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乙年常年期第廿主日

(若六51─58)


耶穌的文化世界

感恩祭典


任何人仔細地這段經文不得不注意到它有濃厚和明顯的感恩祭典意味。因此產生了疑問:耶穌傳教時有說過這些話嗎?在最後晚餐之前,群眾或門徒的任何人如何能夠了解或欣賞感恩(聖體)聖事的角度。因此福音的這段經文很有可能耶穌並非這樣說的。

然而,讀過若望福音的人會知道最後晚餐故事的五章中,並沒包括建立感恩聖事。為這緣故和其他理由,有學者相信增餅奇蹟和第六章的論述代表聖史若望的建立感恩聖事的故事。

難道這些經文純粹是聖史所杜撰的?教會聖經詮釋的指導承認聖史們有時創作地報導關於耶穌故事的傳統。「在所傳下來的許多事情中,他們作了選擇,又把某些事情加以綜合,另一些事情,按照教會當時情況加以解釋」(宗座聖經委員會對福音歷史的訓示,9)。

基於這些指導原則以及研究,天主教學者不相信第51-58節是出於福音聖史創造想像力(並不像多疑多默的故事)。它們很有可能耶穌對在會堂聽到的讀經所作的部分反省,但是強烈的感恩語氣可能是基督徒重新對這主題的思考,被加在第四部福音完稿的最後階段。

反對「這人怎能把祂的肉,賜給我們吃呢?」的意見是認真的,很有可能耶穌在世時就已經引發。六十年之後,這質疑仍然出現在聖史的年代。在猶太習俗以及可能早期基督徒當中,飲用生血是禁止的(創九4;肋十七10,12,14;參考宗十五29)。

然而在若望福音的年代,「吃我的肉和喝我的血」已經被描述成參與感恩祭典。安提約基亞的依納爵說「我渴望[天主的餅]那是耶穌基督的身體……以及我渴望喝祂的血」(致羅馬人書,7.3)。

查爾斯‧塔伯(Charles H. Talbert)這位若望學者專家相信這樣的語言的採用是用來描述耶穌與那些信徒的親密關係,他們投身在祂身上並且對祂忠貞。因此,正如父是生命之源(五26),照樣祂要使子成為生命之源(等等),同樣信徒在聖體聖事中與耶穌分享親密關係。

塔伯繼續強調若望聖史獨特的思維對基督徒神學的貢獻。在若望的心中,感恩祭典並不只是紀念耶穌的死亡(見格前十一23-25),也不只是延續耶穌死前以及復活後與門徒的聚餐(路廿四13-35)。若望相信感恩祭典是耶穌道成肉身在禮儀和儀式上的延伸。根據塔伯,這就是為何若望會將這些話放在這裡,就在耶穌公開福傳當中,祂對天主的啟示後所作的長篇大論。

這在教會指導中描述過:「注釋家們應尋聖史們在敘述某件言行時所用的方法及上下文中找出聖史們的意義。聖史們雖然把主的言行用不同的次序來安排(注二十三),但是並未因此影響到故事的真實性。」(宗座聖經委員會對福音歷史的訓示,9)

許多信徒喜歡若望福音,但是只有少數人才會深入他的傑作。必須仔細地閱讀,強烈地研究,並且用心祈禱反省,直到能調整到若望的聲波。這些努力所聽清楚的聲音不外乎來自天上。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B.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谷十三33─37)   耶穌的文化世界 根據馬爾谷的耶穌,沒有知曉「何日或何時」人子將再來,就算是天上的天使或耶穌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天主父知道(32節)。然而耶穌向祂的聽眾保證他們不會「過去,直到這些事情發生」(30節)。祂再三地重複「警醒,醒悟」的勸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