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谷十三33─37)

 

耶穌的文化世界


根據馬爾谷的耶穌,沒有知曉「何日或何時」人子將再來,就算是天上的天使或耶穌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天主父知道(32節)。然而耶穌向祂的聽眾保證他們不會「過去,直到這些事情發生」(30節)。祂再三地重複「警醒,醒悟」的勸言,突顯迫在眉睫。

為欣賞耶穌的勸言,現代西方讀者需要了解中東對於時間的觀念和主人與僕人之間關係的看法。

時間


地中海文化主要關注在當下(the present)。未來會發生的事是極難想像而且近乎無法掌握。那些現在不發生的活動(例如,煮下一頓飯、早上穿衣)通常照例延後。為西班牙人是 mañana,義大利人則是 domani。流行歌曲歌詞裡:「讓我們忘去明日 domani」。即便耶穌也提醒祂的追隨者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了」(瑪六34)。

然而中東當下的概念涵蓋了明天。耶穌教導祂的信眾祈禱:「今天賜我們明日的用糧」(瑪六11;路十一3。思高版並沒未著墨將未來式)。

那麼今天的福音的重點在哪呢?馬爾谷福音第十三章,耶穌宣佈了一個即將發生的事件,以及伴隨而來的記號。但是祂的聽眾並沒有看見這些記號,按照文化的傾向通常並不在乎這類的勸言或事件。「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了。」

擁有強烈關注當下文化傾向的人需要多想想未來,即便只是明天而已;正如主要關注未來文化傾向的美國人需要提醒一下現在,今天、此時此刻。

主人與奴僕(slaves)


在此要將這字翻譯成「奴僕 slave」而不是「侍者 servant」,因為第一世紀的世界裡這些人的確是主人所擁有的「奴隸」。同時,美國人也必須了解古代地中海的「奴隸」與新大陸的「奴隸」毫無關聯。

新約時代中奴隸的從屬關係受到許多地中海文化的法律和傳統所規範。這制度相當普遍,很容易就被引用到信仰的傳統當中。

古代以色列人自視為「天主的奴隸」因為天主曾經從埃及奴役中解救了他們或他們的祖先(肋廿五55)。新約中那些成為基督徒的自由之身的人視自己為「基督的奴僕」(格前七22)或「天主的奴僕」(伯前二16)。

再者,由於地中海文化以團體為核心,奴隸的價值則視其團體而定。新約中提到的所有奴隸都是大家族的成員。這意味著他們屬於家庭中的一份子。是以,基督徒的奴隸曾被提醒不要自以為是他們基督徒主人的「兄弟」或「姊妹」而得寸進尺,反倒要「服侍地更好」(弟前六2)。
正是由於這為大家庭成員的奴隸地位使得現代信徒能夠了解耶穌的比喻。這些奴僕是家庭的一份子。出遠門的家主期盼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在其位盡其職(34)。他們不能拖延到明天。

同樣門房(the doorkeeper)要隨時注意主人的返家,屆時主人返家不會發現大家正沉睡,反見到大家出迎致候。離家一段時間的人在深夜回家能夠分辨出被所愛的人迎接和大家正熟睡的不同。

馬爾谷的耶穌督促祂的聽眾和後代的信徒要留意親愛的家庭成員的返回。總之,這是我們的信仰:親愛的主人的確會回來並且期盼著家人以熱誠的方式來迎接祂。我們準備好了沒?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B. 出版 Minnesota, 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谷十三33─37)   耶穌的文化世界 根據馬爾谷的耶穌,沒有知曉「何日或何時」人子將再來,就算是天上的天使或耶穌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天主父知道(32節)。然而耶穌向祂的聽眾保證他們不會「過去,直到這些事情發生」(30節)。祂再三地重複「警醒,醒悟」的勸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