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谷六30─34)

 

耶穌的文化世界

 
今天讀經中「偏僻」之地的圖像(31─32)用來準備馬爾谷福音下一個餵飽五千人的故事。但是這圖像值得探究嶄新的洞見,使我們更了解地中海信仰先輩。
 
新約用來翻譯希臘文「地點」的「偏僻」或「曠野」的字,基本上是描述無人居住或人口稀少的地方。這字也可形容疏稀植物的地方。雖然這兩概念相互關連,但是新約用在人口方面較多。
 
第一世紀在巴勒斯坦,僅有三,四個像耶路撒冷這般大小的城市。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住在大城市之外的人數不多的聚落或村落。納匝肋居民不超過150人,甚至小到50人。像這般大的聚落,「私人 privacy」空間是無法想像的。
 
這些小型的聚落並不緊鄰依傍,彼此之間有相當大的距離,而這些無人的地帶通常被視為混亂或「偏僻」之地。現代「公園裡家庭野餐」的經驗簡直不可能也不會發生在第一世紀的地中海世界。
 
耶穌建議祂與祂的門徒行旅返回之後,遠離祂的鄰人(納匝肋)到偏僻之地可從下一句子「來往的人太多,使他們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31)得到解答。如果耶穌仍留在自己的家鄉(谷六1),大家都知道祂和祂的門徒。中東地方人們留心其他人。私人空間實際上並不存在。休息也就免談了。如果有人正在用饍,卻不與其他人共享是不禮貌也太無情。
 
西方讀者進出速食店以及習於草草用餐也許會錯失了解耶穌對「沒有功夫用餐」的說辭。地中海世界所有三餐都是空閒的事件。用餐甚至比營養還重要,它提供增進同桌共食人彼此之間的聯繫機會。由於門徒離開耶穌有一段時間,正好是重新鞏固彼此之間的聯繫。還有比空閒用餐更好的機會嗎?因此有可能耶穌與十二位攜帶著那無法在鄰人面前用餐的食物離去。有可能就是那餵飽大眾的五餅二魚(谷六38)。
 
然而吵雜的群眾並沒有讓耶穌和祂的門徒歇息的機會。馬爾谷聖史描述地相當幽默:「人們看見他們離開,有許多人知道他們要去的地方,便從個城鎮步行,一起往那裡去,比他們先趕到了」(六33)。他們並不只是「看到他們」而已,有些人的確觀察他們。
 
任何團體離開而去偏僻之地都引人懷疑。他們為何躲躲藏藏?他們打算做什麼?為何他們如此神秘?誰會去那充滿魔鬼和野獸的無人之地?如果吵雜群眾要了解內情,他們會在船靠岸時,提前趕到。
 
耶穌對他們動了憐憫之心(34)因他們像「沒有牧人的羊群」。希伯來文「憐憫 compassion」這字來自「子宮 womb」。中東將憐憫視為女性的價值與德行。
 
基本上,綿羊是蠢動物。沒有人能夠領牠們;得用趕的。沒有了牧人,綿羊就會躺著不動。耶穌看到人們無法滿足的需要。動了憐憫的心,耶穌教導廣大群眾許多事情,以致於將他們置留在那偏僻之地,晚上會相當危險。離開親戚遠離照顧並置留在無人之地,大家都會懷疑:下一步該怎麼辦?請聽下回分解?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B.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谷十三33─37)   耶穌的文化世界 根據馬爾谷的耶穌,沒有知曉「何日或何時」人子將再來,就算是天上的天使或耶穌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天主父知道(32節)。然而耶穌向祂的聽眾保證他們不會「過去,直到這些事情發生」(30節)。祂再三地重複「警醒,醒悟」的勸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