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若二13─25)

 

耶穌的文化世界 

 
那些遵循教會指導方針以歷史批判方式來解釋聖經的人期待在眾多文章中發現不同層次的傳統。今天的福音,「回憶」或「想起」(見17和22)這字是若望聖史的專名術語用來描述信眾團體在耶穌復活後逐漸視耶穌為完成聖經許諾的過程。因此17和22節並不是描述耶穌嫡傳弟子的當下反應,而是聖史在事件發生六十年之後對其的解釋。 

 

先知行動 

 
若望所描述耶穌「清理聖殿」的確是「歷史性historical」的事件。所有聖史都報導過,但對觀福音將其編輯在耶穌受審前面,使其成為耶穌死亡的近因。若望聖史則將其編排在傳教初期,因為他將耶穌復活拉匝祿作為耶穌死亡的近因。學者們相信對觀福音比較接近歷史。 
若將這視為歷史事件,當時的人對耶穌的言行有何觀點與解釋呢?那些鑄有外教的或羅馬皇帝的圖像的羅馬銀幣和雅典銀幣不被聖殿所接受(見瑪十七27)。將錢幣轉變成可接受的提洛(腓尼基)錢幣,錢幣兌換員不可或缺。動物同樣是祭祀的必需品,將牠們隔離在聖殿外院原本似乎是防止逃脫的動物跑進至聖所。將牠們置留在聖殿外院可能是蓋法的點子。 
如果耶穌當時的人視這兩種行為有褻瀆或可能褻瀆的話,先知耶穌明顯被視為效法耶肋米亞和厄則克耳先知來執行「先知的象徵作為」。這樣的作為的確是先知以行動來判斷是非。「不要使我父的聖殿成為商場!」 
 

身體與團體 

 
這一幕的第二歷史性問題是關於耶穌的權威。「祢顯什麼神蹟給我們看,證明祢有權作這些事呢?」為那些負責聖殿行為規範的人這是合理的質問。但是,耶穌的答覆在歷史的角度下顯然不智,實在有點荒謬牛頭不對馬嘴。「你們拆毀這座聖殿,我三天以內要把它重建起來。」歷史上,真正聖殿重建開始於大黑落德於公元前20年,完成於公元62年。 
 
當時的聽眾可能用象徵性的方式來解釋耶穌的宣稱,與祂自認是清理聖殿的先知同出一脈。他們會認為耶穌指的是聖殿及其功能會在靈修上或默西亞式的更新。這類的希望甚至在黑落德的聖殿被摧毀後仍持續著,同樣在會堂的十八端誦唸降福中第十四端中出現。這一端綜合了期待聖殿的重建與默西亞的到來。 
 
「耶穌所說的聖殿,是指祂自己的身體」,聖史在21節中所作的解釋會困惑那些珍惜團體並獻身團體的地中海文化。強調個人(身體)實際上並不存在,因為它削弱和摧毀一個團體。 
谷木蘭團體視自己為天主神性的真實聖殿。「關於信徒,[團體]會是一個聖殿[或聖所];至於司祭,它將成為真正「至聖所」的基礎」(見1QS8.7─10) 
 
保祿同樣視團體為聖神所寄居的聖殿。「難道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至聖所]‧‧‧住在你門內」(格前六19) 
 
當若望指復活的耶穌身體是新聖殿而不是團體時,在文化上的確令人吃驚。從一個純地中海文化的觀點來看,這種個人性的解釋可能是來自他的團體並不信任其他的團體(見RaymondBrown's The Community of the Beloved Disciple)。 
 
從信仰的角度來看,在耶穌復活後,若望的說法就成立了(22)。文化與信仰(忠貞)彼此如何聯繫?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B.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谷十三33─37)   耶穌的文化世界 根據馬爾谷的耶穌,沒有知曉「何日或何時」人子將再來,就算是天上的天使或耶穌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天主父知道(32節)。然而耶穌向祂的聽眾保證他們不會「過去,直到這些事情發生」(30節)。祂再三地重複「警醒,醒悟」的勸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