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若一35─42)

 

耶穌的文化世界

 
新約聖經學者Jerome Neyrey從若望福音中指出一個有趣的傳教模式。今天讀經正好是四個連續例子中的二個。
 

模式

 
(一)信仰耶穌的信徒向他人福傳,(二)使用耶穌特殊的稱號,(三)福傳者向耶穌引進皈依者,(四)耶穌見到新來者並肯定他的決定,(五)皈依被認可。
 
例子一:若一35─39
 
(一)若翰洗者向自己的兩位門徒福傳(35),(二)使用了「天主的羔羊」稱號(36)。(三)結果,這兩位門徒跟隨了耶穌(37)。(四)耶穌看到他們並邀請他們說「來看看」(38─39)。(五)他們跟上了,看了,當天就留下了,也許是星期五或是安息日的下午(39)。這意味著新來的皈依者直到安息日結束都伴隨著耶穌。
若翰洗者的確是耶穌的先驅:「我看見了,我便作證:祂就是天主子」(若一34)。他向那兩位門徒福傳,使他們脫離自己與耶穌結盟。
 
例子二:若一40─43
 
西滿伯鐸的兄弟安德肋是這些新進皈依者當中的一位。(一)他向弟兄西滿伯鐸福傳(40),(二)以「默西亞」的稱號(41)。(三)福傳者安德肋向耶穌推薦西滿伯鐸(42),(四)耶穌注視著新人並且肯定他:「你是刻法」(42)。(五)雖未提到伯鐸皈依受到認可,在傳統上眾人皆知。
 
那些熟悉基督徒傳統的信徒,看到此處耶穌在傳教之初就變更了伯鐸的名字而感到吃驚,因為在對觀福音的傳統得要等到傳教後期才會發生(見瑪十六18)。況且,安德肋此時就告訴伯鐸耶穌是默西亞,對觀福音中伯鐸在傳教中期前仍未獲得此結論(見瑪八29)。
 
若望聖史將門徒的發展包裝為許多吸引人的場景。實際上,這過程相當長,正如對觀福音所紀錄的一般。
 
例子三:若一43
 
在斐理伯的例子中,這模式似乎被截短了。希臘文版本沒有清楚地記載誰找到他:伯多祿或是安德肋。然而耶穌仍然藉由邀請斐理伯來肯定他的皈依。
 
例子四:若一45─50
 
(一)斐理伯向納塔乃爾福傳耶穌(45),(二)形容耶穌是「梅瑟在法律書上所記載,和先知們所預報的」(45)。(三)斐理伯以「來看看」回覆納塔乃爾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的懷疑(46)。在這連續劇中納塔乃爾有如一位充滿障礙的皈依者,不容易被說服。(四)即便如此,耶穌仍肯定他的皈依說「看,這確是一個以色列人,在他內毫無詭詐」(47)。(五)耶穌以「你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的許諾認可了這皈依(50)。
 
同樣在撒瑪黎雅婦人的故事中也有傳教的模式。受到耶穌的福傳之後,輪到她來向息哈爾百姓福傳:「你們來看!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做過的一切事;莫非祂就是默西亞嗎?」(若四29)。他們來看並聽了耶穌之後,結果也成了門徒(若四39─42)。
 
聖史們陳列出一個富有挑戰的福傳模式。早期被福傳過的人,輪到他們向自己的親戚、朋友以及甚至陌生人福傳耶穌。
 
他們傳教的內容主要是耶穌的「記號」,他們的目的是讓百姓接受耶穌是位先知或受到天主認可的領導者。有時,傳教員以聖經中的對話為傳教的基礎,正如斐理伯和納塔乃爾一般。
當代基督徒經常受到激勵去福傳,但是美國人發現這是一項不愉快和丟臉的任務。它喚起兩幅傳教的圖像(摩門教徒,當地浸信會徒等等),穿著深色衣服,在住家附近叩門尋找皈依者。
 
這些刻板印象的人物似乎在一件事上和若望福音中的福傳者一樣:對耶穌狂熱。當代的信徒要從那以及如何去發現並發展這樣的狂熱呢?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B.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谷十三33─37)   耶穌的文化世界 根據馬爾谷的耶穌,沒有知曉「何日或何時」人子將再來,就算是天上的天使或耶穌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天主父知道(32節)。然而耶穌向祂的聽眾保證他們不會「過去,直到這些事情發生」(30節)。祂再三地重複「警醒,醒悟」的勸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