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乙年常年期第八主日

(谷二18─22)

 

耶穌的文化世界

 
正如同其他所熟悉的聖經中的概念,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禁食與當代禁食守齋十分不同。

 

禁食(守齋)

 
梅瑟法律中唯一禁食的要求是在贖罪節(見肋十六3─28;廿三26─32;廿五9;戶廿九7─11;出卅10)。在這些段落中希伯來文關鍵詞句翻成「折磨自己afflictyourselves」字面的意思是「克己bow down your soul」。聖詠卅五章十三節將它與禁食相連「守齋克己I afflicted myselfwith fasting」。新約時代,守齋禁食與贖罪節緊密結合,為此將這節日簡稱為「齋戒日」(宗廿七9;Josephus的Antiquities3.10.3)。
 
回顧這些希伯來文所出現的字與詞透露出禁食與克己的關鍵概念是自我貶抑(self─humiliation)。的確,用來描述禁食儀式的希伯來文Ta’anit,也就是貶抑的意義。

 

禁食如同自我貶抑

 
禁食的人拒絕吃或喝或有時禁慾(見撒下十二16─24)。正如其他地中海世界的任何事物,禁食同樣是一件公開的事務。禁食是當著同伴的面,當然也當著天主的面。這類公開自我貶抑的目的在於要求他人有所行動。禁食的人不用明說來祈求他人協助。禁食行動比言語來得動人。

 

耶穌時代的禁食

 
贖罪節的禁食主要是感動天主去原諒那些禁食人的罪過。觀念在於如果人能夠被陷入困境貧乏人自我貶抑所感動而協助,天主面對禁食時也會立即行動的。
 
法利賽黨人,在星期一和星期四,建立了每週兩次禁食的風俗(見路十八12)。瑪竇聖史報導(瑪六16─18)有些法利賽黨人禁食並非由於貧困而是為給他人自己禁欲的印象。他們喬裝成憔悴樣,這樣大家不會忽略他們是正在禁食。耶穌將他們與演員相比(「偽君子」的希臘一文字面意義就是「演員」)。
 
今天福音說洗者若翰的門徒也禁食。由於洗者若翰宣講「祈求罪赦的悔改洗禮」(谷一4),他和他的門徒克己守齋(他更穿上駱駝皮上衣)去感動大眾留心他們的警告。老百姓被激勵去準備自己迎接大能者的到來而不是洗者若翰,他聲稱「由於百姓處於危機中[羅馬人佔領]天主將介入。要對祂絕對盡忠!」(谷一14─15)。

 

耶穌及其同伴沒禁食

 
耶穌開始傳教時是洗者若翰的門徒,但當洗者若翰坐監後,耶穌另起爐灶(谷一14)。祂召集自己的門徒(谷一16─20)並開始行醫傳教(谷一21─二12)。
 
不同於洗者若翰,耶穌傳教的成功使其相信天主已經開始拯救祂的百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沒有必要再去克己感動天主來行動。實際上,這就是耶穌回答那些問祂以及祂的門徒為何不禁食守齋。耶穌將自己比作婚宴中的新郎,門徒成了客人。如果客人拒絕完全享受宴會(例如,他們禁食守齋),那將是嚴重的侮辱表示他們不贊成這婚禮。
 
將這點推到底,馬爾谷的耶穌以另一個比喻作為結束來強調有件非常新的東西正在形成。新酒必須放在新的酒囊中。舊的酒囊無法承受新酒所生成的壓力。
 
雖然西方現代世界禁食的意義不同與古代地中海人,人類仍持續受困於嚴重危機和過度邪惡。美國人由於失業,健保資格喪失,無家可歸的種種的經驗而尋求援助。但是文化分析觀察到美國人較易受到電視所報導的世界危機所感動,而不是自己家門前的悲劇。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B.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谷十三33─37)   耶穌的文化世界 根據馬爾谷的耶穌,沒有知曉「何日或何時」人子將再來,就算是天上的天使或耶穌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天主父知道(32節)。然而耶穌向祂的聽眾保證他們不會「過去,直到這些事情發生」(30節)。祂再三地重複「警醒,醒悟」的勸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