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谷一40─45)

 

耶穌的文化世界

瑞典科學家Gerhard Hansen在1868年發現了痲瘋病的生理病因,這是慢性且不易感染的疾病。夫婦之間很少從已受感染的伴侶身上得到。基本上,它導致感覺失靈以及身體末梢逐漸潰爛,卻沒有痛苦。痲瘋病臉上會產生硬塊,但很少影響到頭皮。它根本不是白色的。
基於這個發現以及更進一步的科學知識,學者十分肯定聖經中的痲瘋病,例如在肋未記第13至14章所討論的以及今天福音中的都不是現代的痲瘋病。甚至聖經中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所用的字也都不算「真正」的痲瘋病。
那麼它們在意什麼?耶穌又如何行事呢?

 

關懷

肋未記清楚地記載我們信仰前輩所描述鱗片剝落的病症。當皮膚出現此,現代科學家認為它有點像乾癬或牛皮癬。的確有此病症的發生,但不是現代的痲瘋病症。
肋未記第13至14章提到衣物和房屋的牆壁也會發生症狀。現代讀者對這些描述的影響感到困惑,古代則嚴肅以待。
信仰前輩很在意天主的命令「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肋十九2)。聖潔涵蓋了許多特質,身體的整合與尊嚴非常重要。任何生理不健全的人明顯就沒有像天主般一樣聖潔。「凡身上有缺陷的,不得前去向天主奉獻供物;凡身上有缺陷的,不准前去:不論是眼瞎,腳跛,殘廢,畸形的,或是斷腳斷手的,或是駝背,矮小,眼生白翳,身上有麻疹或癬疥,或是睪丸破碎的人」(肋廿一16─20)。這些人都不能上聖殿。肋未記命令有「聖經」上痲瘋病的人必須「獨自生活;他的住處必須在村外」(肋十三46)。
低估這種判斷的影響力的不可能的。地中海文化有集居和團體傾向。他們需要生活在團體中正如魚靠水維生一般。地中海的人們若失去了團體,社會網絡,與他人的接觸和關係,他們會遭遇到隔絕的痛苦並孤寂而終。

 

耶穌治癒癩病者

耶穌動了憐憫之心,救援了祈求者。注意耶穌這裡的命令是被動語態:「你潔淨罷(思高譯本看不出來)」!在聖經文學這是所謂的神學或神聖語態,也就是說,這是眾所週知的天主所作所為,卻又避諱願提到祂的聖名。耶穌願意;天主就潔淨了癩病者。
真正發生了什麼是不可能知道的。是否疑難雜症的地方消除了?是否是可爭議的情況,當耶穌注視後說沒事了,但是聖殿的司祭們會說它還在呢?
比較重要的是耶穌的舉動,祂摸了那人。在這文化中,觸摸是司空見怪,但是不能觸摸痲瘋病人。還記得麼,「現代」的痲瘋病症至少令人「難忘catchy」。古代當然也知道麟狀皮膚的症狀。古代所關心不是令人「難忘」的症狀,而是「不潔」的:不是受感染,而是污染。有了問題的人不會傳染團體;他們會污染它。為了這緣故,他們必須單獨住在村落外,遠離天主聖潔的子民,直到污染結束後。
耶穌以觸摸「痲瘋病人」來挑戰祂所在的社會與論判斷。耶穌並不認為「癩病者」的問題是污染,藉由觸摸祂恢復癩病人在天主團體中成員的完整地位,以及他的人類生命共同體。
古代所區分的感染與污染值得研究。它們的結果也截然不同。你能夠在當代社會中找到平行或類似的情況嗎?基督徒又該如何回應它們呢?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B.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谷十三33─37)   耶穌的文化世界 根據馬爾谷的耶穌,沒有知曉「何日或何時」人子將再來,就算是天上的天使或耶穌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天主父知道(32節)。然而耶穌向祂的聽眾保證他們不會「過去,直到這些事情發生」(30節)。祂再三地重複「警醒,醒悟」的勸言,突...